“三穗”县名的由来
民国初年,邛水县(今三穗)政局动荡,人民生活困苦。1926年,县境发生“丙寅”大旱灾,粮食颗粒无收,饿死5000多人。当时县官与地方劣绅串通一气,把贫穷落后的社会现状说成是因为“邛”“穷”谐音,需更改一个寓意兴旺吉祥的县名。于是取县城佛教圣地“永灵山”信众来朝、香火兴盛之意,将邛水县更改为灵山县。
1927年,新任县知事(县长)毛以仁认为“灵山县”与广东省灵山县(今属广西)重名,怕被人耻笑,想再改县名。当年,县境风调雨顺,款场龙脚坝、瓦寨天王坝、县城中团坝及颇洞坝等坝子稻谷长势良好,丰收在望。9月上旬的一天,时任款场区区长王伦纪路过龙脚中化时,看到田里稻谷长势特别好,金黄一片,其中多株稻子一禾长三穗,便摘下一把“一禾三穗”稻谷,用红绸包好送到县衙。当时,毛以仁正在为更改县名发愁,有的人说“灵峰”好,有的讲“赤溪”也不错,争论不休没有结果。听说王伦纪送来“一禾三穗”稻谷,乡绅们都跑来一睹为快,并把“一禾三穗”说成是县知事大人治县有方的结果,是吉祥兴旺的好兆头,纷纷纷纷建议更改县名为“三穗”。县知事毛以仁以灵山县名与广东灵山县重名和“秋收丰稔,喜占一禾三穗”为由,请求省政府将县名改为三穗县。
1928年4月19日,时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发布训令,同意将灵山县更名为三穗县。至此,三穗县名一直沿用至今。